人民网徐州11月15日电(闫峰)煤炭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煤炭采完后采煤塌陷地如何治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徐州,在采煤塌陷地治理上,先后创造了包括潘安湖、九里湖、安国湿地等在内的多个治理典范模式,而在这些模式的创造中,一个名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的机构所做的贡献功不可没。
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协同徐州市政府、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农业大学、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组建而成,其目的是为了整合科研院所和政府、企业的资源,共同破解煤矿老工业基地资源与环境束缚。
徐州市通过这种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的资源协同利用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工矿废弃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实现新增建设用地一万亩,建设了现代工业园区,物流基地,文化产业园等,实现了煤炭产业向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的转型发展,促进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无独有偶,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也是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直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由新沂市政府,江苏师范大学,以及部分国内科研团队共同建设,其目的就是建设新沂市包括新材料产业测试研发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小型生产企业服务和孵化等在内的服务平台,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效填补高校研究所基础研究和企业工业化技术需求之间的鸿沟。在该平台的服务和孵化作用下,新沂市成长起了一批包括华信新材料等在内的高新材料企业。
14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实体经济暨管理工作培训会在徐州召开,来自省内外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近60家知名企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就新时代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运行与管理,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建设展开研讨。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表示,江苏省年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组织高校与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力量紧密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科技攻关,建设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全省高校已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认定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6个,60余所高校通过自有资源和经费筹措,成立了多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国家、省和校三级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