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9日徐州讯(记者彭颂珂通讯员刘素素)葛浩,男,37岁,中共党员,现任国网新沂市供电公司瓦窑供电所副所长、国网江苏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骨干成员,年10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至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任第一书记。担任大山村第一书记以来,葛浩始终秉持着入党初心,把百姓的急难愁盼当做自己的分内事,一直坚守在脱贫战疫第一线,切实肩负起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称号。
4月2日,徐州市“德耀彭城”凡人善举的‘徐州好人’2月榜单揭晓,葛浩获评“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驻点帮扶解难题
大山村地处偏僻,村民居住分散,整体经济条件居于全镇末位。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成了葛浩心中的头等大事。
大山梨是大山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如何利用它走出一条富民产业“快速路”?上任第二天,葛浩带着这一问题来到大山梨种植示范区。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梨山”,葛浩不禁感慨:“‘大山梨’这个品牌喊了十几个年头,怎么还没有走出新沂?”自那以后,他开始多方联系,通过倾听果农和周边群众、老党员们的意见,走访部分返乡群众,开展市场化分析和品牌化研究,终于促成拓展“大山梨”种植亩的项目规划迅速落地。
年9月初,大山村的优质梨成熟了。果农既高兴优质梨再获丰收,又担心销路难以打通,小商小贩一口气吃不下去,大的商家又很难找到。面对难题,葛浩开始在周边寻访推销,并走出新沂多方联系,最终成功销售公斤“大山梨”,并通过“慧农帮”扶贫平台,进一步加大“大山梨”的宣传力度,动员公司员工和爱心客户积极参与“爱心订购”活动,不断拓宽“大山梨”销路。当季,大山梨全部售出,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
大山村的有机大米在新沂地区小有名气,但是由于种植分散、灌溉采用柴油机抽水方式等问题种植成本始终较高,在和市场上同类大米竞争时缺乏价格优势。往年,村民为了将大米售出,压低价格、亏本售卖的情况并不少见。
“葛书记,我们家种了6亩有机稻,每次灌溉都要使用柴油机发电,不光笨重、污染、噪音还费钱……”去年2月初,在走访丁场组村民王新普的过程中,葛浩了解到,丁场组余亩有机稻田,还没告别柴油机发电的历史。“放心,我们马上上报,特事特办,争取夏季就用上电!”
6月中旬,丁场组有机稻田“油改电”项目开工了,葛浩带头组织干部群众,清理超高树木,拆除搭建的杂物,3天时间为稻田栽植32棵电杆,架设低压线路1.2千米。该项目每年可降低全村柴油使用费用3万元。
种植成本降下来了,葛浩又想着为村民打开大米的市场销路。为此,他跑遍了徐州地区大大小小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近期,利用“直播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