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奋斗之姿擘画新蓝图 [复制链接]

1#

开发区是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把开发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年2月18日,全市招商引资暨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功能、创特色,大力厚植园区平台新优势,提升开发园区贡献度、开放平台竞争力和招商活动吸引力,推进各类园区平台进位争先、提质增效。

目前,全市有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家,包括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11家,包括丰县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睢宁经济开发区、邳州经济开发区、新沂经济开发区、徐州工业园区、泉山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云龙经济开发区、沛北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包括锡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鼓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贾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苏州市、南通市。

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加快转型升级,即日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徐州市商务局,在《徐州日报》开设《开发区周刊》,对我市开发区的项目建设情况、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进行重点报道,全力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文/徐报融媒记者郑微通讯员孙大志

图/徐报融媒记者孙井贤陈艳

生产车间里开足马力,机器设备高速运转,工人繁忙有序;项目工地上吊塔林立,机械挥臂作业,车辆穿梭运输……春末夏初,行走在彭城大地,从园区到车间,从工地到乡村,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一处处生产场面如火如荼,一个个产业集群亮点纷呈……全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一幅幅火热的建设画面,正汇集起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磅礴力量。

围绕高质量发展聚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区是我市发展的优势所在,园区经济是徐州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年,自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以来,我市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呈现出量质齐升、转型加快、功能增强、互动融合的良好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年,全市开发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绩斐然。17家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市的比重为49.2%,比“十三五”初提高二十个百分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5.0%,占全市的比重为60.3%,比“十三五”初提高十二个百分点;实现实际使用外资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的比重为80.1%,比“十三五”初提高八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市的比重为77.6%,比“十三五”初提高五个百分点。开发区发展活力的持续增强,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推动全市经济回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狠抓强链补链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

招商引资是区域竞争的永恒主题,也是强链补链的主要路径。投资亿元的新沂市新凤鸣年产万吨聚酯新材料、投资68亿元的丰县雅迪高端新能源机车研发及制造、投资65亿元的高新区中信戴卡全球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绿色生产基地、投资55亿元的高新区青山控股新能源产业基地……今年以来,围绕“6+4”先进制造业和“6+3”现代服务业,全市开发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1号工程”和“”计划,以我市确定的24条优势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全市开发区,加快补链、强链和壮链工作,优势主导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加粗。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能带来一条全新产业链。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银科5G智能终端项目(一期)现场,刷脸就能开门的人脸识别门锁、5G智能家居体验馆令人耳目一新。该项目核心产品包括智能人脸识别门禁、智能手机、路由器等产品,产品使用的智能家居芯片、智能门锁芯片、氮化镓闪充芯片及软件均为自主研发。目前项目已投产,可年产各类型智能门锁万套、5G智能手机万台。

“走出去”才能“引进来”。为了让“招大引强”工程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沛县经济开发区紧盯国内强和行业龙头,突出主要领导招商和精准招商,奔袭公里,走过13个城市,拜访17家企业,成功签约14个项目,其中通用新材总投资亿元的万吨莱赛尔项目,已纳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十四五”规划。

为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范围和类型,泉山经开区的招引项目由传统的以房地产为主的外商投资项目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先导产业外资龙头项目转变,推进外资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推进平台建设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徐州是苏北地区唯一汇聚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城市,拥有17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7家南北共建园区,数量居苏北五市之首,成为苏北地区数量最多、发展最均衡、产业最突出的产业园区,对海内外企业竞相投资有比较优势和相对竞争力。

为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强化重点载体建设,瞄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发展,全市开发园区主动融入大战略、打开新局面、当好先行军,不断推进平台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开发区平台体系日趋成熟完善。

作为徐州市“双向开放平台”的首要平台,全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引擎,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徐州综合保税区,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亿元,同比增长.3%,在全省20个综保区中排名第7位、全国个综保区中排名第35位,全力崛起徐州“开放之门”。

目前我市已建立1个综合保税区和1个B级保税区,淮海国际陆港建成运营,中欧国际班列开通发车,并积极争取江苏自贸区徐州片区扩区落地。“这些开放平台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我们要把这些开放平台建好,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年,是全市开发区迎来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的关键一年,一批有分量的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一批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将建成投产……全市开发区正以时不我待的姿态,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蓄势赋能。

本文来源:徐州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