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
简介:刘金海,中国十七冶下属的安徽达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年起担任安徽省滁州市蒋集镇秦集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三年扶贫路上,他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拼命干,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一条既解近忧又谋长远的产业扶贫路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帮助秦集村实现整体脱贫出列。他脚步不停,为秦集村百姓致富增收呕心沥血,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刘金海荣获“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徽好人”,他所带领的扶贫工作队连续三年被滁州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扶贫工作队。
年4月,中国十七冶下属的安徽达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金海被选派至定远县蒋集镇秦集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秦集村,辖35个村民组,户人家,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了刘金海心中的第一大事。
刘金海调研村产业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如何开展工作,千头万绪该从哪头抓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支部”,刘金海琢磨着,做好秦集村的工作关键是人、核心是干部队伍的战斗力,这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从村两委班子建设抓起,努力促进贫困村*组织与企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村企联建”活动,和*员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挥“主心骨”的带头作用。他常常带领村干部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贫困群众的大事小情都一一建档立卡,列入帮扶清单。凡是要推进的扶贫工作,他就马不停蹄往前赶,撸起袖子加油干。利用十七冶向村委会捐献的17台电脑,工作队教会了全体村干部网上办公。“脱贫攻坚是场持久战、硬战,只要全村*员干部和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找准路子,咱村脱贫出列就指日可待。”说起来蒋集的初衷,刘金海语气中透露着坚定。三年来,扶贫工作队打造成一支组织能力强、服务力强,带领全村百姓奔小康的团队。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中国十七冶的多万元资金帮扶下,刘金海及其团队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集体经济发展,秦集村新建了三座共计平方米的温氏养猪场、23个占地22亩的果蔬大棚和一座光伏发电站,尽可能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引进一家大型包装企业,并积极争取到十七冶万元资金建设了一座扶贫车间。工厂开到了家门口,吸纳了周边村民多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70多人。投产以来,产销两旺,日产6万只包装箱,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增加51万元,为全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夯实了基础。刘金海积极争取公司的支持,依托十七冶建筑企业优势,成立定远秦集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多位贫困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系列实打实的有效举措,使得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成倍增长,经济收入抗风险能力也逐步提高。
刘金海积极帮助销售贫困户被疫情耽误滞销的鸭子
年的6月,当地贫困户种植的亩土豆出现大量滞销。“如果土豆卖不出,只会让这个深度贫困村雪上加霜。”刘金海急农户之所急,想到企业后勤以及餐饮日常消耗大量的土豆,便多方联系当地的企业和中国十七冶,汇聚社会爱心,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刘金海以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支持对象,在中国十七冶的爱心接力下,帮助79户贫困户销售24万斤土豆,为农户顺利解除丰收的忧愁。秦集村街道满是欢欣鼓舞,一辆重型卡车停放在街道上,兴高采烈的群众将自家所产土豆满载而来,手握土豆销售款的孙大爷,满怀激动的对刘队长说:“本来愁着卖不出去,现在可好了,刘书记帮了我们的大忙。”年4月,刘金海再次架起连心桥,以消费扶贫的方式采购因新冠疫情滞销的只鸭子,运往十七冶各项目经理部工地食堂,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给贫困养殖户带来的不利影响。他在贫困村战疫情稳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迅速行动,受到联合国国际农发基金驻华代表马泰奥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