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时间是历史的书写者,记录下监利人民奋斗的足迹——
年前,吴国设卡派官“监收鱼稻之利”而得“监利”一名,成就“鱼米之乡”的美名;
革命时期,监利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书写下气壮山河的“红色史诗”;
新世纪前后,“98抗洪”和“小城大爱”精神在监利孕育、诞生,筑起一段“精神高地”;
迈步新时代,世代依江而居的监利人民以力挽狂澜、勇立潮头的勇气,升腾起强大“发展气场”。
年8月8日,监利市正式挂牌成立。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机遇,监利朝着新的更大的目标再出发。
今起,监利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大型系列专栏报道——《新监利新憧憬》。
农业产业化:千里沃野绘新图
盛夏时节,监利福田寺镇虾稻共作基地,一块块回形田呈网格状铺展在原野上,织起村民的“致富梦”。
“以前,一亩田种水稻一年最多赚元。现在,除了水稻,每亩还增加了一季小龙虾,可以多赚元。”种养大户柳治华乐呵呵地说。
稻花香里龙虾鲜,鱼米之乡展新颜。年,新增“虾稻共作”面积28万亩,达到万亩,群众亩平纯利可达元,“监利大米”和“监利龙虾”品牌叫得更响。
在中国餐盘中,每10只小龙虾就有1只来自监利。每日凌晨,一辆辆满载小龙虾的冷链货车,从监利出发驶往北京、深圳、上海、重庆、浙江等全国各地。监利小龙虾产销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虾稻共舞”按下绿色富农“快进键”,正是监利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曾经的“三农”问题县到如今全国水稻第一县、中国小龙虾第一县,近年来,监利凭借“监收鱼稻之利”的资源条件,做足米、虾、鱼产业化发展大文章,演绎一幕幕农业“包袱”变“财富”的传奇故事。
“一个电话,服务到家!”年,乡村女教师毕利霞和丈夫夏卫华邀约几位村民,成立了*歇口镇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兴华农业机械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我把30亩田都交给了合作社托管,插秧、打药、收割都不用动手,别提多轻松。”在*歇口镇*歇村,一辈子种田的左铁生,年过60岁时终于“享受了退休待遇”。
毕利霞不仅让农民种田“省心”,更誓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她创新技术,大胆尝试种植再生稻,摸索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年,她以第一名成绩获得第二届湖北改革奖,成为全国闻名的“女粮王”。
在相距50公里的程集镇,也上演着另一番“点石成金”的研发转化奇迹。
从年起,金草帽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油菜“万元田”模式的规模化示范与应用,挖掘油菜“油”“菜”“花”“蜜”技术成果,把经反复试验后的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推广给村民。
前些日子,程集镇南桥村一组宋敦敏师傅将自己20多亩田的油菜收割后,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出售给金草帽合作社。他开心地说:“可别小看这一亩油菜,可以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呢。”
惠农*策的眷顾、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不断激活农村基层创新创造的因子,催生监利千里沃野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新增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家、农业企业20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过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万亩。
“女粮王”毕利霞、“田保姆”欧阳斌、“农技能人”周祖清等一批高素质农民代表,让监利农业产业化脚步加速前进。
全力实施“立足于粮、立足于虾”战略,监利有底气。从“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到“中国小龙虾第一县”,从“中国*鳝特色县”到“中国面点师之乡”,监利在千里沃野上,正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END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我们:jianli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