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1日徐州讯(记者彭颂珂通讯员李丹桂)住房乃民生之要,百姓幸福之依。新沂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安居”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服务宗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绘就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图景。
聚力“住有所居”,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构建成熟
十年间,新沂市基本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租赁补贴为体系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由低保等特殊困难家庭扩大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难标准由无房家庭扩大至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以下的困难家庭。在保障方式上,实施“精准保障”,将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乡村教师、退捕渔民、产业工人等家庭纳入保障,保障对象从城镇户籍家庭向常住人口实现了全覆盖。
聚力“保障属性”,用公平提升“幸福指数”
公平是保障最重要的“法码”。十年间,新沂市住房保障的职能随着群众的期盼不断丰富,在保障房的分配上,采取电脑摇号选房,形成了公安、民政、人社、不动产联动审核、“三审两公示”、“五公开”、失信联合惩戒和轮候保障制度,公租房实现了智能门锁系统管控,这些制度有效避免了部分人“搭便车”挤占公共资源行为。同时,住房保障申请作为“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并实现“不见面审批”,线上线下实现“一证通办”,推进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一件事”改革。凭《新沂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证》即可办理户籍随迁、落户、子女就近入学、提取住房公积金等,无房家庭同样可以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聚力“保障能力”,在务实中体现了新沂担当
这十年,是新沂市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时期,通过政府投资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套,实施棚户区改造户,累计发放租赁补贴户。十年间,每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城建重点工程中,保障性安居工程都占据了重要分量,城市的每个片区都能看到保障房项目的身影,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理念的转变,从建设规模增加,到建设品质提升,到城市面貌的变迁,充分体现了新沂市委市政府在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上的决心和担当,感受到民众从期盼到现实的喜悦。
聚力供给侧改革,住房保障覆盖率显著提升
十年间,新沂市委市政府沿着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深耕不辍,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的路径逐渐清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房地产依赖度逐年下降,房地产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逐年降低。截至目前,新沂市累计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的家庭达户,共有7万多户家庭享受住房保障。
今后,新沂市将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新沂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