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徐州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多徐州经验
TUhjnbcbe - 2025/2/26 19:15:00
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3/9349015.html

秋来稻菽千重浪,人间最喜是丰收。

64名客商参会,75家企业参展,16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到58.8亿元,交易额1.23亿元……这是9月25日,年徐州现代农业招商暨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会上传来的一组数字。在这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午后,徐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谱写的华美乐章,又一次响彻黄浦江畔。

年,我市与上海市商委会合作,建设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经过多年努力,徐沪两地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已形成良好合作基础,27家蔬菜外延基地成功挂牌,年入沪蔬菜交易量达到万吨左右。如今,徐州在上海设立的农产品直销门店已经超过家,年销售额约亿元,既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徐州农民朋友的“钱袋子”。

产业兴乡村旺,农业提质又增效

从调优农业结构,到壮大产业集群;从推进科技创新,到打响农业品牌;从育强市场主体,到加快产业融合,我市牢固树立产业富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发展导向,持续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年,我市耕地面积多万亩,粮食产量亿斤,全市粮食生产出现“十六连丰”,农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在这期间,一大批设施农业得到改造提升,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战略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靶向。

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是我市壮大产业集群,统筹生产、加工和市场物流等功能,加快全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务实之举。自年底第一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挂牌成立以来,现已成功挂牌27家,累计供应上海蔬果万吨,交易额达到亿元。

我市高质量打造丰县果业、新沂水蜜桃、沛县安国等32个省、市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唱响“徐州农好”品牌,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数量不断提升。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为了加快产业融合,我市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增多个农村电商品牌,3条线路入围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5个村获批第九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7个农园获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

生态美更宜居,乡村旧貌换新颜

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开局之战、开篇之作,加快推动了全市乡村旧貌换新颜。

“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冬季节“百日攻坚”,是我市全面发起治脏治乱行动的有力举措。通过有关工作,全市拆除违建近万平方米,清理回收集体资源资产超过70万亩。在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方面,我市统筹编制小城镇、村庄建设规划,打造了沛县采煤塌陷地搬迁、睢宁扶贫搬迁、铜山旧村改造等一批典型。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市借鉴浙江经验,以实施“十大提升工程”为主抓手,推动全域整治、全面提升、全民参与,现已在污水治理、户厕改造、道路整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积极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新增省级美丽宜居乡村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

从年,徐州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创造出“石头缝里种出森林”的中国奇迹,到年,徐州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我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为了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擦亮农村生态的底色。目前,我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4%,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已超过97%,农业绿色发展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树乡风善治理,安全幸福又美满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是重要的动力源泉。我市大力推广马庄“以文化人、乡风润村”的理念,实施文明创建“十大工程”,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我市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推动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实现村级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丰富拓展文明实践载体,启动实施“最美乡村”创建评选活动,广泛开展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体活动,加大优秀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农民精神风貌得到持续改善。

以党建为引领、以德治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乡村善治徐州模式,是我市积极探索的一条乡村善治路径。近年来,我市重抓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党支部议事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双强”标准,选优配强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创新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四权”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发挥乡贤工作室、公道会、大佬执等农村治理力量作用。大力推进技防镇、技防村建设,农村地区立体管控体系基本形成。深入推进乡村网格化治理,划分0余个农村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建成了近1个村级网格中心,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生活富敢创新,村振兴添活力

无论是提升人居环境,还是改善精神风貌,最终都要让农民变得更加富裕,才能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我市坚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年,我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大力发展“六型经济”,全面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大对湖西重点片区帮扶力度,以“八项富民”工程为抓手,扎实做好富民增收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调优支持基层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制定返乡人员创业扶持政策,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并严格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着力补齐一批农村民生短板。

为了大力推进资源要素上山下乡,我市积极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的“三乡工程”,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另外,我市还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大农村金融惠农力度,大力优化水生态、水环境,创新打造沛微边界治水五联机制等一批河(湖)治理新模式,率先通过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国家评估,为全国全面推开积累了经验。

当下的徐州,土地资源储备充足、科教人力资源丰富、投资成本优势突出,市委市政府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出台了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徐州名特优农产品进入上海、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随着一大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不断在我市广袤的乡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徐州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沈扬)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州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多徐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