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8日徐州讯(记者彭颂珂通讯员王蕴)“阿姨,你买来的衣服很合脚,穿上好暖和,式样我也很喜欢。”3月7日,新沂市邵店镇邵西村的崔旭、崔丰收、崔瑶瑶三个“孤儿”刚刚从学校回到家里,就收到了“妈妈”们送的礼物。
“阿姨,我和哥哥的学习成绩又进步了。”一见面,崔瑶瑶对着张泽慧满脸笑容。张泽慧知道,虽然小明嘴上叫着阿姨,但在他和他妹妹心里,自己像妈妈一样亲切。
新沂市新闻网络中心的12位女记者和崔瑶瑶兄妹仨的“母子情缘”,还要从去年大走访活动说起。
在大走访活动中,新闻网络中心的薛君、熊冬梅、张莉等人得知有一户家庭中的四个孩子,父亲去世,母亲出走,跟着年迈的祖母一起生活,除了年龄最大的孩子年满18岁外出打工外,其余三个孩子都还在上学,家庭十分困难。在来到他们家后发现,旧砖房里非常贫困,孩子们个个消瘦腼腆,穿着不合体的旧衣服,生活条件很艰苦。
“咋办?既要生活,又要送小孩读书,我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崔瑶瑶的奶奶十分忧愁。
虽然两兄妹三人从小就缺失父母的关爱,但积极乐观、懂事,看了让人不禁喜欢。“既喜欢又心疼”,熊冬梅说。看着这群孩子,薛君等人义不容辞担任起了他们“妈妈”的角色。
回到单位后,得知三名孩子的情况,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位女记者纷纷要求加入到“妈妈”行列。她们中有几位才刚刚毕业,有的甚至都没有男朋友。于是,由12名女记者组成的一个“爱心妈妈”团队,轮流组团地来照顾三个孤儿,充当其母亲的角色,弥补他情感上的缺失。
今年的三八节快到了,12位妈妈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三个孩子”。利用午休时间,其中5名党员“妈妈”,又来看望他们。
记者了解到,这一年多来,12名女记者分成3个小组,每组4人,轮流交叉着去看望三个孩子。“每次去都把四季的衣服包括换洗的都帮着备齐了,要想想他们的文具是不是用完了,米面油、零食玩具、吃的用的一样也少不了。”熊冬梅认为,物质层面的问题都好解决,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着实让团队成员担心。
“最小的崔瑶瑶不愿与人交流,而且胆怯自卑。行为习惯也不好,小手脏兮兮地就去抓馒头吃。”熟悉了崔瑶瑶的习惯后,“爱心妈妈”们就有针对性地教育崔瑶瑶改掉坏习惯,帮助孩子重塑性格。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崔瑶瑶对“爱心妈妈”们不再排斥,还产生了深深地依赖。
“大概是第二次去她们家的时候,崔瑶瑶望着我们就笑;临走了拽着我们的手就不让走,奶奶让她说再见,她耷拉着脑袋不开口。”邵楚慧说到这里眼睛有些湿润,她认为团队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感化了孩子,之前的全部付出是值得的。
“孩子们能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几位女记者几乎都这么说,希望他们将来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益、自己又能感知幸福的人。